“奥格罗梨”的4年成长史
来源:环球国际平台网站 发布时间:2025-01-21 11:25:57
前不久,奥格罗梨出口新加坡的发车仪式在盐湖区举行。这不仅标志着我市又一新品种梨正式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更意味着我市水果出口产业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为深入探寻奥格罗梨背后的故事,连日来,记者奔赴盐湖、临猗的奥格罗梨种植基地,实地走访果园,与种植户和相关专家深入交流,全方位了解这一新品种梨在运城从引进到种植管理再到开拓市场最终成功走向海外的艰辛历程。
冬季,果树剪枝正当时。在盐湖区大渠街道北张村奥格罗梨种植基地,被邀请为梨园剪枝的临猗县奥格罗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勋正手持专用剪忙活,随着他手起剪落,一根根多余的枝条从树上掉落。
“奥格罗梨的母本是红香酥梨,父本是西洋啤梨……”提起奥格罗梨,张勋边忙着手中的活儿边介绍。
张勋的父母在品尝后,觉得新品种梨又脆又甜还有一股香味,既继承了西洋梨的浓香优点,又增加了中国酥梨的酥脆爽口,感觉很有种植前景,便把在广东务工的张勋叫回家,让他负责新品梨的引进和种植管理工作。
“以前我爷爷就栽梨树,但我从小不爱吃梨,可是经过深度了解,并品尝了奥格罗梨后,我就看中了这个品种。”张勋说,2021年,他和父母在盐湖区姚孟村流转了50亩地栽梨树,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和改良,梨的外表已从刚引进时的“有些丑”,变成了果面光滑洁净、果汁更加清甜、果型更为饱满的高颜值梨。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位于盐湖区龙居镇南花村的奥格罗梨包装车间,一进车间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梨香味。只见流水线上的奥格罗梨呈粗颈葫芦形,果面光滑,果皮底色黄绿,外观艳丽。
盐湖区龙居镇一家奥格罗梨包装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地取梨、装箱。记者 陈方斌 摄
在上料区,两名工人把一个个梨放进犹如缩小版汽车轮胎一样的橡胶托盘里,托盘托着梨随流水线进入下一个检测环节。随后,根据每个梨不同的重量,托盘会把梨送往不同的支线。每条支线上都有两名工人动作麻利地取梨、装箱、包装封口。
“高端梨贵在有香味。目前浓香味的果子大多是西洋梨系列,纯西洋梨的缺点是需要后熟,像猕猴桃一样,变软后才能食用,而且出冷库后货架期极短。奥格罗梨克服了纯西洋梨的缺点,继承了西洋梨浓香味道的优点和东方酥梨的酥脆。它的果皮有着天然蜡质层,耐贮运,冷库贮藏可长达8个月。”张勋介绍道。
目前,奥格罗梨在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蒸蒸日上,种植培养面积已接近8000亩。其中,临猗县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特征情况,种植培养面积位居首位。
鉴于奥格罗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逐步提升种植管理上的水准,实现果农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去年10月,张勋积极奔走联络,联合当地众多有识果农,成功创立了临猗县奥格罗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伊始,便秉持着合作共赢、一起发展的理念,全力搭建起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一方面,定期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为果农传授涵盖果园日常管护、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果实科学采摘与妥善储存等一系列先进且实用的种植管理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采购渠道,为果农争取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大大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另外,还积极拓展销售经营渠道,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他说,这个园子占地8亩,以前是种苹果的,前几年苹果效益不太好,听说奥格罗梨很有前景,他便去张勋的梨园考察,随后就刨了果树,在2022年3月改栽奥格罗梨。
谈及自家的梨园,薛汝竹眼中充满了希望的光芒:“我栽的梨树是小冠型,每棵树有4个至6个主枝,树间距较大,这就为机械化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管理方面,我们坚持精细化理念,一年会施4次肥。无论是冬季修剪、夏季修剪,还是除草工作,我们都极为用心。坚决不使用除草剂除草,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得以保持在较高水准,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农残标准。今年,我打算给一部分梨套袋,逐步提升梨的品质。”
在盐湖区大渠街道北张村王金平占地30亩的梨园里,一棵棵梨树的树冠呈“丫”字型舒展开来,在梨树的上方,搭建了钢架用来固定梨树的两个主枝。
王金平说:“这些梨树是在2021年种下的,属于密植型,产量高。2023年挂果,亩产达到3000公斤左右。预计到第5年盛果期,亩产能达到四五千公斤。在虫害防治上,我们主要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同时喷施富硒叶面营养液,相较于小冠型梨树,‘丫’字型梨树在管理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做好新品梨的管理工作,临猗县奥格罗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拥有30多人的服务团队,成员由各乡镇种植能手、梨树管理土专家,以及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等组成。
据了解,合作社格外的重视品质把控,在采摘环节,严格遵循成熟度标准和采摘手法,避免果实损伤;在分拣包装车间,配备了先进的分拣设备和技术,激光检测果芯品质与果肉糖度,按照果实大小、克重、甜度等多重维度进行精细分级,确保每个奥格罗梨都能保持一致的高品质,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
2023年,奥格罗梨部分挂果,全市产量5000多公斤,可当年推广苗木的人并没有兑现承诺前来收购。
“为了推销梨,我去了安徽、湖南、重庆,弟弟去了广东,但效果都不太好。因为这个梨不耐热,一热果芯就坏了。我们又去哈尔滨推销,发现它还不耐冷,冷了口感也不好。折腾半天,发现普通电商渠道根本走不通。”提及过往的经历,张勋一把辛酸泪,他说,最后总结教训得出结论,新品梨只可以通过冷链运输。
为了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他们还同时把梨送往了各大果蔬市场,只要有人愿意尝试销售,都会给对方发样品,其中也包括了澳大利亚农业集团杭州事业部、山西事业部。
推广过程充满坎坷,但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新品梨最终得到了澳大利亚农业集团的青睐,该集团杭州事业部、山西事业部先后来人考察对接。2024年,集团海外事业部负责人王万远先后3次前来考察指导,对新品梨的挂果、着色,再到成熟收获,进行全程监测和研发改良,并提出了对新品梨以澳大利亚农业集团的logo挂名“奥格罗梨”的建议。
澳大利亚农业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农产品、食品供应链品牌管理的运营商,与东南亚十多个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澳大利亚农业集团、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的积极地推进下,首批奥格罗梨开启了出口新加坡的旅程。
王万远对奥格罗梨赞誉有加,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说,助力运城市农产品实现品牌化出海,是集团公司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在未来,集团将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海外渠道资源与品牌影响力,以创新多元且更具成效的方式,推动运城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同时,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重要契机,聚焦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供应链优化等核心领域,全方位深化合作。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模式,逐步推动运城更多品类丰富、品质卓越的农产品跨越国界,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提升运城农产品的全球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们的奥格罗梨已成功进军新加坡市场,凭借出色品质,在当地收获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与高度认可,市场占有率也在持续稳步攀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品质与产量双线发力,一方面持续优化种植、采摘、保鲜等环节,不断的提高奥格罗梨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种植规模、升级农业技术等方式,实现产量的稳步增长。此外,为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我们计划为每一箱奥格罗梨附上专属二维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从果园到餐桌的全流程追踪溯源。我们的目标是将奥格罗梨这一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话语间,张勋满是对未来的殷切期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