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里的地理政治学:全球粮食供应链危机
来源:环球国际平台网站 发布时间:2025-05-15 09:42:14产品介绍
记忆里,腊八节的序幕,总是从那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开始的。红豆的绵密,糯米的黏稠,花生、红枣、桂圆的丰富口感,混合着柴火的香气,驱散冬日的寒冷,也慰藉着人们一年的辛劳。然而,当2025年的腊八粥端上餐桌,那熟悉的味道里,却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家住北京王府井的李阿姨,一大早就赶到超市,准备为家人熬制腊八粥。精挑细选各类食材时,她却在红豆区犯了难。“这红豆,怎么这么贵了?”李阿姨指着标签上的价格,略带惊讶地询问着售货员。售货员无奈地解释道:“阿姨,您是老顾客了,也知道现在这行情。今年红豆涨得厉害,跟去年比,都快贵了四成了。”李阿姨仔细看了看,往年常买的东北红小豆,如今价格赫然上涨了38%。不仅红豆,糯米的价格也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批发价已经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
一碗小小的腊八粥,看似寻常,却在无声中透露着一丝不同寻常的信号。这信号,指向的正是我们餐桌背后,那条庞大而又脆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
价格的波动,往往是市场最敏感的神经。红豆、糯米价格的上涨,绝非简单的供需失衡可以解释。当我们把目光从超市的货架,投向更广阔的田野,便会发现,这轮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如同冰冷的数字,却又无比真实地揭示了中国粮食进口的现状: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5.6%,玉米进口量同比激增27%。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餐桌上的油和饲料,以及部分主粮,越来越依赖于海外供给。而与此同时,全球粮食生产的基本盘,却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的一位朋友,老家在东北,世代务农。春节前,我与他通电话,聊起今年的收成。电话那头,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虑。“今年的红豆,种得少了。”他叹了口气,解释道,“化肥价格涨得太厉害了,一袋化肥,比去年贵了三成。种地不赚钱,只能少种点了。”
东北,中国的粮仓,黑土地上的红豆,却因为化肥成本的上涨而被迫缩减种植培养面积。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早已警示,极端天气和地理政治学冲突,正对全球粮食生产构成“双重打击”。东北农户的无奈之举,恰恰印证了这一预言。
从北京超市里价格持续上涨的红豆,到东北农户缩减的种植培养面积,再到海关总署冰冷的进口数据,一碗腊八粥的价格波动,如同一个微小的切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全球粮食供应链危机的一角。这危机,并非遥远的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当我们把视线进一步拉近,聚焦到腊八粥的原料本身,危机的脉络便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腊八粥,食材丰富,但最不可或缺的两样,一是红豆,二是糯米。这两种食材的产地,一在中国东北,一在东南亚。而这两个区域,恰恰是全球粮食供应链上,最为脆弱和敏感的环节。
先说红豆。东北黑土地,沃野千里,曾是红豆的最佳产地。然而,长期高强度的耕作,以及不合理的种植模式,使得黑土地正在逐渐退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黑龙江黑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3%,部分地区单产下降明显,这无疑加剧了中国对红豆等杂粮的进口依赖。更令人担忧的是,化肥的短缺和涨价,进一步加剧了东北红豆的困境。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化肥出口国之一,然而,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制裁,导致俄罗斯远东港口拥堵,化肥运输遭遇延误,直接影响了中国东北春耕季的备耕。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化肥供应的“卡脖子”,无疑给中国粮食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看糯米。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和越南,是全球主要的糯米出口国。中国的腊八粥,很大一部分糯米,都来自于这里。然而,东南亚的糯米供应,也并非高枕无忧。近年来,泰国香米出口价格持续攀升,已经突破每吨900美元,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越南,作为中国糯米的主要供应国,也开始收紧出口政策,暂停对华糯米出口配额。东南亚糯米市场的“暗战”,已经悄然打响。更糟糕的是,缅甸内战的爆发,进一步阻断了中缅陆路粮食通道。原本便捷的陆路运输,被迫改为海运,运输成本骤增42%。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一碗腊八粥里的糯米,都可能因为地理政治学的动荡,而变得更昂贵。
从东北红豆的困局,到东南亚糯米的暗战,我们正真看到的是全球粮食供应链上,一个个脆弱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一场波及全球的粮食危机。
粮食,不单单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地理政治学博弈的重要筹码。当粮食危机来临,它所引发的绝不仅仅是价格持续上涨,而是更深层次的地理政治学和战略层面的博弈。
粮食武器,并非新鲜概念。历史上,利用粮食进行地理政治学博弈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在这场新的粮食危机中,粮食武器的三重维度,正在逐渐显现。
首先是定价权。美国ADM公司,作为全球四大粮商之首,控制着巴西50%的大豆压榨产能,并通过芝加哥期货市场,掌握着全球大豆的定价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全球大豆的价格,很大程度上由ADM这样的美国粮商说了算。2024年,全球粮商四大巨头(ABCD)利润同比增长61%,赚得盆满钵满,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在粮价上涨的冲击下苦苦挣扎。定价权,本质上是一种规则制定权,是一种财富分配权,更是一种地理政治学影响力。
其次是规则壁垒。欧盟近年来大力推行的“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粮食霸权工具。碳关税,作为绿色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产品运输排放纳入征税范围,这无疑大幅度的增加了中国杂粮出口欧盟的成本。据测算,碳关税将导致中国杂粮出口成本骤增19%。更令人警惕的是,波兰等欧盟成员国,还以“植物检疫”等为借口,频频扣押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前不久,波兰就以“植物检疫”为由,扣押了3万吨中国出口的小米。绿色壁垒,看似环保,实则是发达国家利用规则优势,构筑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维护自身粮食霸权的又一手段。
再次是通道控制。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中国海上粮食运输的生命线。然而,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长期掌握在他人之手。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的粮食进口通道将被掐断。中欧班列的开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是中国试图打破通道困境,构建多元化粮食进口通道的战略举措。中老铁路粮食专列的开通,使得老挝大米输华周期缩短至72小时,极大的提升了粮食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哈萨克斯坦小麦换新疆光伏板的易货贸易新模式,则是在探索多元化的粮食贸易模式,降低对单一通道的依赖。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供应链危机,以及日趋复杂的地理政治学博弈,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粮食安全体系。中国的粮策,也正在浮出水面。
明线上,我们正真看到的是中粮集团等大型国企,积极“走出去”,在全世界内布局粮食生产和仓储基地。中粮集团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布局200万吨仓储基地,正是在海外建立稳定粮食供应基地的战略举措。这如同在海外建立“粮仓”,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中国依然能轻松的获得稳定的粮食供给。
暗线上,中欧班列悄然开通了“粮食专列”,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抵郑州粮仓。这条陆上粮食通道的开辟,无疑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缩短了粮食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对海上通道的过度依赖,提升了中国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底层逻辑上,中央储备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上线,则是在提升中国粮食储备和调控能力。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全国粮仓的库存情况,动态调节粮食储备,精度高达98%。这如同给中国的粮食安全装上了“数字大脑”,使得中国在应对粮食危机时,能更精准、高效、从容。
中国的粮策,不单单是应对眼前的危机,更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布局。它既有“明线”上的积极进取,也有“暗线”上的未雨绸缪,更有“底层逻辑”上的夯实基础。
危机,往往也蕴含着机遇。全球粮食供应链危机,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或许能够抓住三大机遇,实现粮食安全的突围。
机遇之一,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围。袁隆平团队耐盐碱水稻在迪拜沙漠试种成功,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耐盐碱水稻的推广种植,将有望大幅度的提高中国耕地面积,拓展粮食生产空间。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将是中国摆脱粮食对外依赖,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关键。
机遇之二,是期货市场博弈的深化。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粮食价格保险+期货”产品,正是在探索利用金融工具,对冲粮食价格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保障粮食生产的新模式。期货市场,不单单是投机炒作的场所,更是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重要工具。中国需要热情参加全球粮食期货市场博弈,提升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机遇之三,是舆论认知战的先机。TikTok海外主播实地拍摄乌克兰粮仓废墟引发10亿播放,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舆论认知战在粮食安全领域的体现。在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谁能够掌握舆论主动权,谁就能够在地理政治学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国需要善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粮食安全故事,提升中国在国际粮食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腊八粥的香气,依然在空气中弥漫。但透过这碗粥,我们正真看到的,不单单是节日的温馨,更是全球粮食供应链危机的冰山一角,以及中国为应对危机所展现出的战略智慧和行动力。这场危机,或许将持续发酵,但危机之中,也蕴含着变革和突围的机遇。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构建更安全、可靠、自主的粮食安全体系?这将是一个关乎国运,也关乎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命题。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一碗,看似寻常,却又意味深长的腊八粥里。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
大象新闻记者近日,大象新闻记者联合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在湖南省长沙市蹲守多处非法场所。5月12日中午14时许,记者向有关部门举报后,跟随开福区卫生健康局、当地公安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进入一处位于开福区绿城春晓苑的非法的别墅内。
中国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以来,稀土价格翻了三倍。美国研究机构也发出担忧,美国将无力填补稀土缺口,毕竟当下超九成的稀土都要由中国进行冶炼加工。当美国军工被稀土“锁喉”,美国武器装备有几率发生什么变化?
我驻美国使馆发言人:中方绝不会接受美方说一套、做一套,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剪辑:鲲鹏)
女子做生意攒下30多万元硬币去存款,银行款箱都不够用,只能先存20万元,4人清点9小时终于数清了。
#中美关税新举措 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中美5月14日前采取举措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
丈夫婚内出轨向小17岁情人转账162万元,妻子起诉女方还钱 一审判决:全部返还
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5月12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公布这起赠与合同纠纷一审判决书,判决龚某向刘某返还162万余元及利息。
5月13日晚上,有网民公布消息称,柳州市一名曾有违法犯罪记录的老师李某某服刑出狱后,开办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引发关注。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据印媒报道称,印度民众在霍希亚尔普尔发现了巴基斯坦发射的中国 PL-15E 导弹的残骸,从公布的视频来看,这枚导弹大部分都是完整的,尾舵、发动机、弹体中部的短翼都非常完整,此前在社会化媒体上已然浮现多次残骸,包括天线、制导舱甚至T/R单元,这不禁让很多网友都非常